前两天跟几个常一起聊理财的朋友喝茶唠嗑,有个刚接触基金没多久的大姐问我,“帮主,你都做20年财经记者了,还专做中长线投资,是不是每年都能稳稳拿到百分之二三十的收益啊?”我当时就笑着摆手,其实这问题不光她好奇,好多刚入理财门的朋友都有这想法——总觉得理财就得奔着“多赚钱”去,收益目标定得越高越好,不然好像白折腾。但说实话,我跑了20年财经线,见过太多因为收益目标定得不对,最后要么慌慌张张割肉,要么死扛着被套的投资者,今天就跟大伙儿好好聊聊,普通人理财,到底该怎么把收益目标定明白。
首先得说个常见的误区,好多人定收益目标就爱“跟风”。比如前两年新能源基金火的时候,听人说买了一年赚了40%,自己也立马把目标定成40%,转头就重仓杀进去;后来消费基金回暖,又跟着把目标改成“半年赚20%”。可你想啊,别人能赚那么多,可能是刚好踩对了行情风口,也可能人家手里的资金能放三五年、扛得住波动,可咱们自己的情况未必一样。我之前采访过一位老股民,他年轻的时候就跟风把收益目标定得老高,结果遇到市场回调,手里的股票跌了快30%,心里慌得不行,赶紧割肉离场,不光没赚到钱,还亏了不少本金。所以定收益目标,第一步就得抛开“别人赚多少我也赚多少”的想法,先琢磨自己的情况。
展开剩余64%那该从哪些地方琢磨呢?先说说风险承受能力,这就跟咱们平时买衣服似的,得合身。比如你手里的钱是给孩子攒的教育金,两三年后就得用,那你肯定受不了本金大幅波动,这种时候收益目标就不能定太高,能跑赢通胀,每年赚个3%到5%就挺合适,重点是稳;但要是你手里有笔闲钱,十年八年都用不上,也能接受短期涨跌,那可以把目标稍微提一提,比如参考一下市场长期的平均收益,再结合自己的投资能力来定。我自己做中长线,手里的闲钱都是放五年以上的,所以我的收益目标就不会盯着短期,而是看三到五年的平均收益,只要整体能达到8%到10%,我就觉得挺满意,毕竟中长线讲究的是细水长流,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。
再说说资金的“使用时间”,这也特别关键。我之前有个同事,刚开始理财的时候,把准备用来换房的钱投了股票型基金,还定了“一年赚20%”的目标,结果刚投进去没俩月,市场就开始调整,他的基金亏了10%左右,这时候开发商催着交首付,他没办法,只能忍痛割肉,不仅没达到目标,还亏了钱,换房计划也推迟了。所以定收益目标之前,先想清楚这笔钱你打算放多久,要是短期一两年内就要用,别想着高收益,先保证本金安全;要是能放个五年以上,再考虑那些长期收益稍微高一点的产品,目标也能更从容些。
还有个小技巧,定收益目标别脱离市场实际。好多人总盯着那些“爆款”产品的收益当标杆,比如某只基金某年赚了50%,某只股票半年翻倍,就觉得自己的目标也得这么高。但你要知道,那些都是特殊行情下的“特例”,不是市场常态。我做财经记者的时候,特意统计过A股过去二十年的情况,要是把时间拉长,股票市场的长期平均年化收益大概在8%到10%,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也差不多是这个范围。所以咱们普通人定目标,不妨以这个长期平均水平为参考,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。比如你刚开始理财,不太懂怎么选产品,那就把目标定得比平均水平稍低一点,比如5%到7%,等慢慢熟悉了,再一点点优化;要是你已经有几年投资经验,能选到靠谱的产品,那朝着平均水平去努力就行,不用非得追求“超额收益”。
最后也得说,收益目标不是定下来就一成不变的,得跟着情况调整。比如某一年市场特别好,可能你提前就达到了全年的目标,那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稍微保守点,别再追着高收益跑;要是某一年市场行情差,没达到目标也别着急,中长线投资看的是整体,一两年的波动不算啥。我自己就经历过好几次市场低谷,有一年手里的基金全年只赚了2%,远低于我的预期,但我没慌,继续拿着,后来过了两年,行情回暖,那只基金不仅补回了之前的“差距”,还多赚了不少。
其实说到底,理财里的收益目标,不是“定多高”的问题,而是“定多合适”的问题。咱们普通人理财,不是要跟谁比收益,而是要通过合理的目标,让自己的钱稳步增值,既能满足生活需求,又不用因为涨跌慌了神。我跑了20年财经线,做了这么多年中长线投资,越来越觉得,靠谱的收益目标,才是理财路上最稳的“压舱石”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收起
发布于:山东省胜亿配资-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-配资股票交易-炒股开户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